查看: 887|回复: 0

[休闲话题] 选择的悖论:管的太细的圈子让你疲劳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oogle+ 暂时还没有开放注册,但用户的需求却是疯狂的,它的规模已经超千万。其中,“圈子”是Google+ 最独特的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交网络的重要特征。在经过几周的使用之后,你有没有感觉到“圈疲劳”?

有些用户发现,把最初的几十个好友划分成不同圈子是一件有趣的事儿,享受前苹果“魔法师”Andy Hertzfeld 为这个过程设计的动画效果。但随着好友的增多(甚至批量增加),这种“点击,思考,拖动”就变成了苦差事。

两个例子

Gigaom 的作者 Mathew Ingram 套用了心理学家 Barry Schwartz 的理论,称之为“选择的悖论”:太多的选择往往让用户无所适从,过滤成百上千个好友的过程既浪费时间又让人感到沮丧。把头像拖了老半天,发现还有几百个好友在圈外,会产生莫名的疲劳感。

FastCompany 的作者 Austin Carr 也觉得 Google+ 管的太细了。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超复杂的——不能仅仅用家庭,朋友,同事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方法。而且,面对各种圈子会让用户患上轻微的强迫症,不得不考虑把好友拖进 A 圈子还是 B 圈子。Austin Carr 建立了“Fast Company”圈子,打算把同事都拖进去,随后又建立了“Fast Company.com”子集,然后又建立室友的“4E”圈子,还弄了一个私密的“Top Gun”。

问题来了,当面对同学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父母,久未联系的前同事,甚至情敌时,到底应该归入哪个圈子呢?Austin Carr 感到迷茫,最终放弃了划分,干脆拖到一个大圈子完事。

Facebook 呢?

反过来看看 Facebook 的情况下,7.5 亿用户平均拥有 130 个好友,构成了复杂度难以置信的社交图谱。通过 Path ,Foursquare ,LinkedIn 等外部应用程序,可以建立起不同的小圈子(尽管它们没有冠以“圈子”的名字)。

现实的情况当然是这样:使用同一个身份,同一个 Facebook ID ,在 Path 上跟一群好友打闹,转身又在 LinkedIn 上一本正经地写简历。用户还是用户,只是没有被圈子锁死而已。

圈子是 Google+ 的招牌特性,在它变成苦差事之前,Google 能拿出更“懒”的解决方案吗?要舒适,不要疲劳。

via fastcompany

文章来源:爱范儿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2743073287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轻创资源网,值得信赖!
轻创资源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轻创资源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赣ICP备2023011851号-1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轻创网APP下载|手机版| 轻创资源网

GMT+8, 2024-11-27 02:29 , Processed in 0.380653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